晴空燦爛 夏云悠悠
流螢染夏 知了嘶鳴
暑氣漸盛 喚醒了夏日的多彩
不知不覺間 夏天已悄然而至
小暑來啦
熾熱如歌 讓我們一起踏夢而行
小暑的來歷
其實早在幾千年前,先民們就已經可以測出二十四節(jié)氣,不過有明顯的記錄則見于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里面記載道:"暑,熱也。今則熱氣猶小也”。我們可得知小暑指的是小熱,還沒到達一年中最為高溫的階段。
2023年7月7日,小暑已至,暑假也開始啦!每個人都懷著一份輕盈和喜悅期待著,期待美麗的晚霞,冰涼的飲料,可口的水果、還有一場海邊的旅行......
小暑的習俗
小暑各地習俗略有不同,我們就聊聊“食新”這個習俗吧!
民間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時節(jié)"食新"的習俗。農民會用新米做好飯,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,祈求秋后五谷豐登。然后人們開開心心地品嘗新酒等。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麥炒熟,然后磨成面粉后用水加糖伴著吃。這種吃法,早在漢代就有,唐宋時期更為普遍。
據說"吃新"乃"吃辛",是小暑節(jié)后第一個辛日。我國地大物博,而夏季又正是萬物生長的時候,因此應時可口的食品于此時最多。
小暑養(yǎng)生
小暑時節(jié),消夏正當時,古人講究靜坐清心,心靜自然涼。而當代人講究空調、冷飲齊上陣。消暑固然重要,但不要過于貪涼哦,當代女性十人九寒的狀態(tài)和大環(huán)境息息相關,排寒濕健脾胃。這幾個養(yǎng)生要點需注意。
一、飲食宜忌:
1、過多食用冰鎮(zhèn)類水果、冷飲。
尤其飯后吃冷飲非常傷脾胃,會加速胃壁黏膜血管收縮,胃的活動減弱,消化液分泌量減少,引發(fā)胃部不適。享受冷飲的最佳時段在正午到下午3點,但要注意要避開飯前、飯后1小時。
2、寒涼性食材適量食用。
不可一味追求苦瓜、白蘿卜、竹筍等涼性食物,食用時可以加點蔥姜蒜、香菜、韭菜等辛溫之物。用荷葉、茯苓、扁豆、薏米、豬苓、澤瀉、木棉花等食材煲成的湯、粥非常適合此時食用。
3、尤其對于女性,宜多吃紅色食物養(yǎng)心養(yǎng)血。
比如:紅柿椒、胡蘿卜、櫻桃、草莓、西紅柿、石榴、山楂、紅棗、紅豆、紅米、花生、枸杞、牛羊肉等。
紅色食物富含鐵、番茄紅素、胡蘿卜素等營養(yǎng)物質,不僅擅長養(yǎng)血,適合女性經期失血后的滋補,也能增加愉悅感,提高身體免疫改善血管健康,延緩衰老。
二、椰療養(yǎng)生
排寒濕、補陽氣,坐熏會陰穴可以幫助人體打通任督二脈,促進小周天的循環(huán),推動氣血運行,提高免疫力。
三、生活起居
1.消暑方式。
暑天要避開太陽直射、避免高溫活動,可以適當開空調,26℃~27℃為宜;也可以增加沐浴的次數來緩解暑濕、暑熱。
2.日常起居。
天氣炎熱,血管容易擴張,老年人體位改變時容易出現血壓波動,起床、蹲坐起立時不要著急,建議動作間緩1分鐘左右,避免頭暈摔倒。
3.適度鍛煉。
短距離的健走、游泳、太極等可以起到平心靜氣、緩解壓力的作用。但運動時間最好選在早上和晚上涼爽的時候,鍛煉到微微出汗即可。
小暑時節(jié)
艾可國際祝您
愿您夏安,余生常歡
快樂“暑”不盡
好運“暑”不完
夏日樂悠悠